毛主席亲自撰写的祭文,“读来竟比南京的宪法更令人心潮澎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胜利,我们在观察者网开设专题视频节目——宝塔山下的制胜法宝,一起学习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文/ 王立华】
第一部分:驱动历史转变的车轮
二十六、昭告始祖黄帝的抗日誓言
这一节,主要讲1937年清明国共两党共祭黄帝陵,毛主席亲笔撰写祭文,昭告始祖黄帝和列祖列宗,立下坚决抗日的誓言。
1936年底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被放回南京。一个半月后,1937年2月15日到22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接受了宋庆龄等提出的《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之提案》,否定了汪精卫提出的坚持“剿共”的政治决议案,基本确定停止内战、实行国共合作的原则。从此,进入建立统一战线、举国抗战的过渡时期。
3月下旬,周恩来到杭州与蒋介石谈判,蒋主动提出清明节期间国共两党公祭黄帝陵,毛主席看了周恩来发回的电报后欣然同意。
这是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中部县桥山,1944年改名黄陵县。这里北距革命圣地延安124公里,南距西安165公里,在延安和西安的中部偏北,当时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东南部边界。据《史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1]相传黄帝后来乘龙升天,此墓只是黄帝衣冠冢。汉武帝到桥山祭奠时,曾问过这件事:“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随行大臣有人回答:“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这也是《史记》中记载的。[2]
虽然对陵墓地点还有其他说法,但陕西黄陵是历代王朝的大祭之地,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里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墓葬第一号”。第二号是孔子墓山东孔林,第三号是秦始皇陵,第四号是汉武帝的茂陵,第五号是霍去病墓,他是汉武帝手下打败匈奴、封狼居胥的统兵大司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他们都做出了独一无二贡献,建立了彪炳千秋的赫赫功业,是应当永远为后代子孙铭记的伟大先祖。
黄帝陵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都派出代表,到中部县共祭黄帝陵。
国民党是以中央执行委员会名义致祭,派出的主祭代表是曾任国民党宣传部长、立法院长、时任中央监委委员的国民党“元老”张继,陪祭是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但他那天去了茂陵没到现场。
国民党还有一拨,是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名义致祭,派出代表是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他是杨虎城手下的主要将领,对红军比较友好,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陕西省副省长等职。
国民党不只有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还有国民政府主席,党政一统。共产党应当以什么名义呢?
在毛主席亲自撰写的祭文中是这样写的:“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3]主祭人是毛泽东和朱德,身份是苏维埃人民政府主席和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派出的代表是时任陕甘宁特区政府[4]主席林伯渠。共产党在列祖列宗面前标明的身份,彰显是人民政权和人民抗日武装,既是当时的事实,更是一种恰如其分、微妙精致的优势和平衡。政治上没有你大我小,不要想在这样的场合占政治便宜。
清明节上午10时,国共两党代表共祭黄帝陵活动开始。先是张继宣读国民党中央祭文,再是孙蔚如代表国民政府林森宣读祭文,最后是林伯渠代表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宣读祭文。
国民党的两篇祭文不知何人所写,共产党的祭文是毛主席亲笔撰写。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面对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和列祖列宗,要昭告天下的是什么?应当值得关注。祭文内容都不长,我们不妨欣赏一下。
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代表在黄帝陵前合影
你的反应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