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钟馗?作为猴学家,我试图这样说服自己

八月 22, 2025 - 20:29
 0  0
为什么是钟馗?作为猴学家,我试图这样说服自己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伊谢尔伦要塞】

从五年前开始,820这天就被游戏科学这个当年默默无闻如今全球闻名的游戏制作组,搞成了一个单机游戏玩家的节日。从2020年的8月20日开始,每年的这个“大圣诞生日”,《黑神话:悟空》这部万众瞩目的作品就会难得地放出大量的游戏演示视频和信息,来稍微满足一下已经苦苦等待一年之久的玩家。

今年820之前,杨奇也发布了这张图进行预告

今年的820,也是《黑神话:悟空》大爆至少3000多万份销量后的第一个820,又恰逢科隆游戏展的当日,在制作人的暗示和疑似内部员工透露的消息中,诸多《黑神话:悟空》的忠实玩家,毫不犹豫地熬夜等待着后续扩展内容DLC的消息。

但是出乎绝大部分玩家,尤其是《黑神话:悟空》爱好者(少数猴学家不算在内)意外的是,登场的并不是已经获得齐天大圣全部六根,即将入龙宫下地府大闹天宫斗地战天的天命人,而是被两个类似精细鬼伶俐虫小鬼引出的端坐于山君大虫背上的驱魔帝君钟馗,来带领玩家从另一个角度领略黑神话世界的魅力。

随着介绍CG的同一时间,黑神话悟空的各大账号统一改名为黑神话,并把悟空的头像改为钟馗。

中华文化扩展的角度

毫无疑问,黑神话和游戏科学已经担负起了中华文化推广出海的责任。西游记的全球知名度是一个很好的支点,但当撬开了全球文化和流量的壁垒,并且有了“悟空”口碑的保驾护航后,钟馗这种更深邃、更硬核(某些国家偷都偷不动)的文化内容,自然比一部DLC更加适合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瞬间冲上天的google热搜“zhongkui”

各地的钟馗文化也立刻跟上

尤其是今年哪吒2和浪浪山(前期)的票房大获成功,西游文化这个中华文化中最著名的IP和封神等衍生内容并不乏全球推广的同行者,转到虽然冷门但是在东南亚基础也非常深厚的钟馗题材,不仅有大量聊斋、子不语等传统鬼怪题材可信手拈来,也不会再出现悟空里面那种大量需要戴着原作剧情镣铐跳舞的操作,可以肆意发挥游戏科学那种在“影身图”中天马行空的故事设计创意。

《哪吒2》也遇到了《黑神话:悟空》同样的原著与信仰桎梏,这是饺子导演在后续中要攻克的主要课题之一

商业角度

从商业上来看,DLC肯定会给资方带来稳定的收益,毕竟《黑神话:悟空》今年1月已经达到90亿销售额,这种惊天的利润率已经可以让资本“不顾一切”了。

而游戏科学能在制作中果断暂停、搁置DLC的开发,转而开始一个新作品,这无疑表明游戏科学有极大的自主性和进取心,并没有被商业、市场和资金掣肘——游戏本来是一个极其需要创新和完整度的创作行业,在近现代游戏开发中,因为市场不得不重复或遭到强迫缺乏打磨就被迫提前发售的惨剧比比皆是,甚至《黑神话:悟空》自己都受到了这种影响。

且不说育碧、动视、暴雪这些不思进取到现在只能靠dei续命等死,本次科隆游戏展这种人战犯就比比皆是,可惜了我们朋友的辛苦汉化工作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