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院法官塞布廷德为何面临退出以色列种族灭绝案的呼声

国际法学家委员会已正式请求对国际法院副院长朱莉娅·塞布廷德最近有关以色列的言论进行调查。
该委员会致力于倡导全球人权与法治,认为塞布廷德对以色列的立场暴露出偏见,令人质疑司法公正。塞布廷德是国际法院以色列种族灭绝案17名法官之一,她也面临其他批评。
以下是有关塞布廷德的更多信息、她的言论以及她面临批评的原因:
朱莉娅·塞布廷德是谁?
塞布廷德是审理南非控告以色列种族灭绝案的法官之一。2024年1月,正是这些法官投票通过了保护加沙巴勒斯坦人的临时措施。
71岁的塞布廷德是乌干达法官,她自2012年3月起担任国际法院法官,目前正在服第二个任期。她是首位被任命到设在海牙的国际法院的非洲女性。她于2024年2月当选为联合国最高法院副院长。
据非洲妇女法律研究所介绍,塞布廷德在乌干达独立运动期间在一个贫困家庭长大。她就读于乌干达恩德培的维多利亚湖小学和女子寄宿学校加亚扎高中。1977年,她从马凯雷雷大学获得法学学位。
1990年,塞布廷德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并于2009年被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其在法律领域的成就。
加入国际法院之前,她于2007年起担任塞拉利昂问题特别法庭法官。
塞布廷德对巴勒斯坦问题有何不同意见?
南非在2023年12月提起的诉讼中指控以色列在2023年10月7日开始的战争期间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南非认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行为是种族灭绝,因为他们意图“导致巴勒斯坦民族、种族和族裔群体的很大一部分被摧毁”。
2024年1月26日,国际法院就一系列临时措施作出裁决,下令采取六项临时措施,要求以色列:
- 采取行动防止种族灭绝行为
- 防止煽动种族灭绝行为
- 允许更多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
- 保护并保存与《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规定的种族灭绝指控相关的证据。
- 允许实况调查团
- 向法院报告已采取的措施
17名法官中有15人投票赞成实施所有紧急措施。一名以色列法官投票赞成实施六项措施中的两项。塞布廷德是唯一一位投票反对所有措施的法官。
塞布廷德在其反对意见中写道:“我谨持尊重的反对意见,认为以色列国与巴勒斯坦人民之间的争端从本质上和历史上来看都是政治争端。它不是一个可以通过法院司法解决的法律争端。”
她还表示,南非未能证明以色列所谓的行动“具有必要的种族灭绝意图,因此,这些行动可能属于《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的范围”。
目前,国际刑事法院的最终判决尚未公布。去年,国际刑事法院以战争罪对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和前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发出了逮捕令。
多个人权组织称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是种族灭绝。以色列还被指控在近23个月的战争中犯下战争罪和反人类罪,造成超过6.2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谁呼吁对塞布廷德进行调查以及为什么?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国际法学家委员会由60名法官和律师组成,该委员会于周五致函国际法院院长岩泽雄司,要求展开调查。委员会引用了塞布廷德8月10日在乌干达坎帕拉瓦托托教堂的言论,她当时说道:“上帝指望我站在以色列一边。”
信中还补充道,联合国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第二条规定:“司法机关应根据事实并依照法律,公正地裁决案件,而不受任何方面和任何理由的不当影响。”
该委员会秘书长圣地亚哥·坎顿签署的信函称,塞布廷德的言论“与这些原则不一致”。
坎顿在信的结尾敦促岩泽雄司对针对塞布廷德的指控进行调查,如果指控属实,则采取补救措施。
调查期间,坎顿请求岩泽雄司将塞布廷德从南非向国际法院提起的案件的进一步审理中移除。
乌干达政府与塞布廷德的反对意见划清界限。
乌干达驻联合国大使阿多尼亚·阿耶巴雷去年1月在X网站上发文称:“国际法院塞布廷德法官的裁决并不代表乌干达政府对巴勒斯坦局势的立场。”
塞布廷德会被免职吗?如何免职?
国际法院规约规定,除非其他成员一致同意其不再符合所需条件,否则国际法院成员不得被解职。
如果法官被解职,国际法院书记官将向联合国秘书长发出正式通知,该通知将导致该职位空缺。
国际法院网站补充说,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
该网站为其法官设定了标准,指出:“法官必须从品德高尚的人士中选出,他们必须具备各自国家任命最高司法职位所需的资格,或为在国际法方面具有公认能力的法学家。”
它还补充说,“一旦当选,法院法官就不再是其本国政府的代表,也不是任何其他国家的政府的代表。”
国际法院规约还规定,国际法院法官在就任前必须郑重宣誓,承诺公正、认真履行法官职责。
此案的法官是谁?
国际法院有15名法官,由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选举产生,任期为九年。
在南非起诉以色列的案件中,一名以色列法官和一名南非法官共同参与了审理。南非资深退休法官迪克冈·莫塞内克(Dikgang Moseneke)加入审理,以色列前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阿哈龙·巴拉克(Aharon Barak)则代表以色列参与了审理。
你的反应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