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中国:“十五五”将如何开局?

八月 31, 2025 - 02:47
 0  0
规划中国:“十五五”将如何开局?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明年则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5年,中国在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将呈现何种特色?我们个人又该如何在大局中找准自身发展的定位?

在东方卫视8月25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鄢一龙教授就相关话题展开了探讨。

《这就是中国》第298期

鄢一龙演讲

我今天实际上想对“十五五”规划做个前瞻性展望,将其概括为“十五五”规划的“四个新”。

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百年大战略,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先用30年时间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再用40年,到2021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个阶段,这又被分成上下两篇:上半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半篇是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这上半篇15年又分成3个五年规划来实现,这就像我们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部曲:“十四五”是开局,“十五五”是突破,“十六五”是攻坚。这其中关键的就是如何引领“四个新”。

第一个新,就是新周期。

近几年来,我们的经济增长面临很多挑战,很多人预言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已经终结,西方媒体大肆炒作所谓的“中国经济见顶论”——当然,这些只不过是一轮又一轮的所谓“中国崩溃论”的又一个新版本。

事实上,中国的经济不是见顶了,而是进入了新周期。它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K型增长。K型增长中下降的那条线,实际上是旧周期里产业的下行;而上升的那条线则是新周期的生长点,三新经济,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最突出的亮点。

怎么样理解新周期?

第一个例子是最近非常火热的、可能大家都关注到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的建设,总投资达到了1.2万亿元,规模相当于3座三峡水电站,堪称史诗级工程。我们说新周期中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有效需求不足,但我们的内需潜力巨大。通过加大超级工程建设、新基建、城市更新等,能够拉动我国的投资需求;同样,通过打造服务型消费新增长点、商品的以旧换新、打造更多的消费场景,也能够拉动我们的消费需求。

第二个例子是重庆荣昌区对新文旅的运营。他们先是用卤鹅哥蹭甲亢哥的流量出圈,开始只是讲荣昌卤鹅的故事,接着讲荣昌小吃的故事,然后是荣昌文旅的故事;同时也包括政府食堂开放的故事,以及最近政府官员带头下馆子、拉动餐饮消费的故事。这个故事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有关注才有购买,有流量才有销量。

总的来说,新周期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扩大有效需求。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扩大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个新,是新质生产力。

我们说“十五五”最关键的,在需求端就是要扩大有效需求,而在供给端最关键的就是新质生产力。

我们最近对一些大模型的企业进行调研,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不但是赋能千行百业,也在再造千行百业。实际上在新一轮的数字革命面前,每一个行业都是传统行业。今天来看AI信贷、AI医院、AI教育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它们比传统产业覆盖的用户规模大了好几个数量级,而且效率也是传统行业难以想象的。同时,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质量可靠性等方面也开始超过传统行业。所以说所有的行业,实际上在这个时代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比如说我们去泰安的企业调研,他们切入的赛道是做数据标注,然后做中后台的工作。因为他们认识到新质生产力再发达,好多东西实际上还是离不开人工。数据标注是个例子,中后台工作是个例子,网络视频的质检也是个例子。这个企业利用泰安人力资源相对便宜,同时又有较多受教育水平不错的人才的优势,切入这么一个赛道,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推进新质生产力整体性跃升,这意味着若干年后,我们能够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形成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代差优势,同时也能够在中美大国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我们在移动支付、高铁、新能源车等产业看到的这种领先优势,未来会在更多产业中看到。

第三个新,是新发展观。

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今天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进入了物质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忘记了人本身才是目的。我们从西方社会看到的种种乱象,看到光是物质的富裕,很多社会问题实际上还是陷入了无解。

我们在“十五五”实际上要推进以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发展观。我们不但需要提高国民总产值,还要提高国民总福祉;我们不但要促进物质的发展,更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发展要投资人民、发展人民、服务人民。

跨国调查表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人民的幸福感和人均收入提高的关联性就在下降。所以说,对于人的幸福感而言,它不但取决于外部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人自身内在财富,包括身体健康、灵魂的健全,这是首位的。在职场上面,可能我们今天也不是在片面地去鼓励所谓的996了,我们职场也要反内卷。我们不但要成为生产大国,还要成为生活大国。我们要去保障劳动者休息休闲的权利,同样这也是我们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不平衡、去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方式。

我们要加大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培养,形成有作为的产业工人队伍,为产业工人干事创业提供各种平台;有保障有前途,完善产业工人的各方面保障,打通产业工人纵向横向的职业通道。

总之,“十五五”我们要投资人民:投资人民的生育、投资人民的就业、投资人民的健康、投资人民的教育、投资人民的养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真实福祉。

第四个新,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我们可以看到“十五五”发展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就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我们把它称为“双源驱动”的阶段。我们要从国内国际两张地图来谋划中国的发展,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深度地去考虑国内与国际这两大战略之间的匹配性。

大家知道,今年美国对我们发起了新一轮的贸易战,我们的外贸出口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我们上半年出口还是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原因就在于我们做到了西方不亮东方亮,北方不亮南方亮。我们上半年进出口贸易对美国下降了9.3%,但是对非洲增长了14.4%,对中亚增长了13.8%,对东盟增长了9.8%。同时我们利用国内内需巨大的优势,将一部分出口企业转内销。

我们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期,全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在进一步加剧。但是我们相信,我们能够通过我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大循环这种优势,与新型全球化的国际大循环,两个循环之间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来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

我们去年7月份去徐工调研,令我们感到震撼的,不但是挖掘机排成一队队的钢铁洪流,同样震撼的是他们的产业互联网。他们不但参与了全球的许多重大工程,把挖掘机出口到世界各地,还通过产业互联网为这些挖掘机提供实时的数据服务。

这实际上是一种双循环的新模式:一方面我们通过国际项目的建设,拉动配套的制造业产品的输出,来实现建设项目与工程机械设备之间的循环;同时我们进一步带动现代服务业走出去,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服务能力和全球服务半径,来实现制造业走出去、服务业走出去的循环。

变内卷为外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训练场。我们正迎来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品牌的大出海时代。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恩格尔曾经说过,当中国在为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美国只能规划下一次选举。我们坚定地用一个接着一个的五年规划来迈向未来,因为我们深信虽然路途遥远、挑战重重,但只要我们方向明确、步伐坚定,我们必将到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彼岸。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