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卢图利:对南非领袖之死的调查揭开了种族隔离的伤口

八月 31, 2025 - 02:46
 0  0
阿尔伯特·卢图利:对南非领袖之死的调查揭开了种族隔离的伤口

1967年7月21日上午8点30分,在与妻子吃过简短的早餐后,南非领袖阿尔伯特·卢图利离开了他位于格劳特维尔的家。他日常的例行工作是步行大约3公里,前往家族的杂货店开门营业,然后去巡视他拥有的三块甘蔗田,傍晚返回关店再回家。这位69岁的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曾在数年前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其儿媳威廉米娜·梅·卢图利(现年77岁)在2024年5月彼得马里茨堡高等法院的新调查中所回忆的情况。南非现任司法部长已重启针对多起种族隔离时期的可疑死亡案件的调查。

在当天上午9点30分左右,卢图利到达杂货店,在大约半小时后再次出门前往甘蔗田。

这部分情况没有争议。

唯一的目击者

在1967年的原始调查中,火车司机斯特凡诺斯·拉蒂甘作证称:在当天上午10点36分,当他的760吨重火车接近翁富蒂河大桥时,他看见一名行人走在桥上,并鸣笛警告。

“那名班图人(当时南非官方使用的、对黑人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似乎完全没有在意……他走了大约15或16步时,我的机车已经从他身旁驶过……他没有尝试靠边或侧身。”

尽管大桥并非为行人设计,但卢图利一家人常常穿过大桥。他的儿子埃德加·西布西索·卢图利解释道,父亲每次过桥都“极其小心……一旦火车驶来,他会停下,紧紧抓住栏杆。桥上的空间足够让火车与行人并行通过。”

然而,拉蒂甘声称,那天上午卢图利没有这样做。他描述称,机车的车头险些擦过卢图利,但驾驶室的边角撞到他的右肩,导致他旋转、失去平衡并跌落到桥与火车之间。

拉蒂甘是唯一的目击者。他声称在意识到撞上卢图利后立即停车,并于现场发现卢图利仍在呼吸但却已经失去知觉,口中流血。随后救护车将其送往黑人专用医院。

1961年12月10日,南非非国大领袖阿尔伯特·卢图利在奥斯陆大学领取1960年诺贝尔和平奖后,向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鞠躬致意(法新社)

在58年后重启调查

2025年初,南非法院重新展开调查。警方犯罪现场重建专家布伦登·伯吉斯在作证时指出:

“根据制动距离,火车应在进入大桥北端前170米处刹车,才能在撞击点停下。因此,拉蒂甘所述的撞击发生在大桥南端的可能性极低。”

专家们甚至怀疑卢图利根本没有走在桥上。蒸汽火车专家莱斯利·查尔斯·拉博尚称,更可能的情况是卢图利遭到袭击,其尸体被移到铁轨上,以伪造成列车事故。

法医病理学家西布西索·恩特西利博士也批评当年的尸检报告“极不合格”。他在2025年的听证会上表示:

“没有足够证据表明他真的是被火车撞死,更可能的情况是遭到了袭击。”

案件审理延期至2025年10月,由法官贡迪尼·拉迪贝裁决死因。

西德尼·肯特里奇律师(左),在“叛国案”审判期间与特别分支人员及卢图利交谈。该审判从1956年持续至1961年,并有156人(包括纳尔逊·曼德拉)被控叛国 (盖帝图像)

“安静如教师”

阿尔伯特·约翰·姆冯比·卢图利出生于1898年(确切日期不详),地点是当时的罗得西亚布拉瓦约(今津巴布韦)。父亲是美籍公理会传教士的翻译。这让他从小接受基督信仰,甚至说话带有“明显的美式口音”。

在大约10岁时,他随家人回到南非,并被送去与舅舅同住以便上学。后来在黑人创办的奥赫兰学院和卫理公会传教学校伊登代尔继续求学,并最终获得教师资格。

早年的他没有任何政治野心,并打算终身担任教师。然而他在亚当斯学院受到了校长马修斯等人的影响,并逐渐接触到反抗与政治思想。1935年,应族人要求,他辞去教职回乡以担任祖鲁社区的首领。

正如他在自传《让我的人民离开》中写道:

“在格劳特维尔,我第一次切身看到人民的赤贫和被压迫的处境……土地是最大的问题,70%的人口只被分配到13%的最贫瘠土地。”

2016年5月31日,阿尔伯特·卢图利的长女阿尔伯特娜·卢图利博士在夸祖鲁-纳塔尔省格劳特维尔的卢图利家宅外与克里·肯尼迪交谈,以纪念罗伯特·肯尼迪与卢图利在此会面50周年 (盖帝图像)

投身斗争

卢图利在1944年才加入非国大,比曼德拉年长20岁。在1940年代末,白人少数政府实施系统化的种族隔离政策。卢图利以温和但坚定的立场,成为纳塔尔省支部主席,并在1952年的“不服从运动”中崭露头角。

他因抗议而被政府撤去部族领袖职务,随后当选为非国大全国主席。学者西姆普森教授称:“他是老一代与年轻一代之间的桥梁。”

1966年,美国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在访问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伯特·卢图利位于南非的住宅时与之交谈。肯尼迪后来称卢图利是“我见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之一” (盖帝图像)

反对暴力

自1950年代以来,曼德拉逐渐主张武装抵抗。但卢图利坚守非暴力。在1960年“沙佩维尔大屠杀”之后(警方枪杀了91名黑人示威者),党内激进派推动成立军事组织“民族之矛”。卢图利虽不情愿,但未能阻止。

196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非洲人。他在赴奥斯陆领奖时,身穿祖鲁传统服饰,以此无声抗议南非的种族制度。

然而在同年12月,他返国当日,“民族之矛”发起了首次爆炸行动。

南非开普敦诺贝尔广场上的雕像,从左至右依次为:已故酋长阿尔伯特·卢图利、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前总统德克勒克 (盖帝图像)

改写历史

在种族隔离时期,许多反对派领袖死因可疑。例如史蒂夫·比科1977年在警方酷刑下丧生,官方调查竟宣称警方无责。真相直到1999年才由“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曝光。

2017年,法院重启了对阿赫迈德·蒂莫尔死亡案的调查——推翻了1972年得出的“自杀”结论,并确认他是被推下大楼的。

2017年12月8日,非国大主席西里尔·拉马福萨在卢图利墓前敬献花圈。 (盖帝图像)

寻找动机

如今卢图利家族期待2025年10月调查能洗清冤屈。但历史学者西姆普森指出,1967年时卢图利健康不佳,遭政府禁令,且反对暴力,政治影响力已不大,“没有明显的暗杀动机”。

现任司法部长拉莫拉强调,即使时隔数十年,也要揭开真相:“正义不应受时间限制,真理必须战胜掩盖。”

卢图利之孙桑迪尔·卢图利(现为住房监管机构负责人)说:

“这是我们全家等待已久的时刻……我们要揭开祖父突然死亡背后的真相。”

正如马丁·路德·金在1959年致信卢图利所写的那样:“你们在迫害、虐待和压迫中,展现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尊严与平静。终有一天,整个非洲都会为你们的成就而感到骄傲。”

来源: 半岛电视台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