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行动并执行任务:世界上最神秘的影子部队

八月 27, 2025 - 05:43
 0  0
默默行动并执行任务:世界上最神秘的影子部队

在希腊北部的哈尔基季基地区阿索斯山郊外,一座三层乡村酒店俯瞰着郁郁葱葱的花园和被广阔田野环绕的游泳池,这幅画面仿佛是从旅游手册中截取出来的。

这个地方看起来只不过是一对决定在希腊定居的移民夫妇经营的退休项目。然而,在这优雅的旅游外表背后,却隐藏着截然不同的现实。根据情报报告,这家看似无辜的乡村酒店实际上是俄罗斯军事情报局(GRU)下属精锐部队29155成员的先进后勤站,而该部队专门在海外执行暗杀和破坏行动!

三十年来,该部队的活跃成员埃琳娜·萨波日尼科夫和尼古拉·萨波日尼科夫为覆盖欧洲多个国家首都的秘密行动提供情报和后勤掩护。他们还参与了招募和伪装行动,这是俄罗斯影子部队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静默掩护”任务之一。

该部队因在多个国家针对西方利益和莫斯科政治对手开展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行动而受到关注。据可靠但被俄罗斯官方否认的媒体调查,该组织涉嫌参与2016年在哈瓦那针对美国外交官的定向能武器袭击。据信,该组织成员同年还在黑山参与了一场未遂政变以阻止其加入北约,此外,在2017年的加泰罗尼亚独立抗议活动中也发现了其中一些成员的参与。

该组织的公众形象因2018年在英国暗杀俄罗斯叛逃者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而达到顶峰,这也是俄罗斯最大胆、最具争议的影子行动之一。

这张拍摄于2006年8月9日的照片显示了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在俄罗斯莫斯科地区军事法庭听证会上的情景

然而,在这个“影子小队”日益活跃的世界内,29155部队也并不例外。“影子小队”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冲突工具,由结合军事和情报技能的小型部队组成,负责执行可以被国家否认的任务,而任何人都无法为之提供证据。这些实体并不参与常规作战,但它们能够通过精准暗杀、蓄意破坏或有针对性的心理战,而悄无声息地改变政治和军事冲突的格局。

本报告重点介绍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四支影子部队。这些部队来自政治体制和军事理论各异的国家,但都被其政权用作威慑、渗透和制造影响的工具。

美国“海豹六队”的故事

2011年5月2日拂晓,美国黑鹰直升机划破巴基斯坦城市阿伯塔巴德的上空,现场一片可疑。在低空飞行几分钟后,他们便实施了空投,突袭了奥萨马·本·拉登藏匿多年的、戒备森严的住宅区。这场行动仅持续了40分钟,在此期间,部队进行了渗透,随后进行了短暂的交火,然后有序撤离,并留下了这位世界头号通缉犯的尸体。

这是一支名为“海豹六队”(DEVGRU)的神秘部队的精心训练成果,而公众称之为“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这一刻只是这支部队漫长秘密行动史中的一个篇章。这支部队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德黑兰行动失败之后,并最终成为其“反恐战争”的先锋,以及聚光灯之外的隐秘力量象征。

这支部队由理查德·马辛科中尉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此前,“鹰爪行动”未能成功解救德黑兰的美国人质。其成立目标是打造一支专门从事海上反恐和人质救援的快速干预部队,并能够在复杂封闭的环境中开展行动。尽管后来被改组为“海军特种作战研究大队”,但人们仍习惯称之为“海豹六队”——美国故意在冷战期间采用了这个具有误导性的名称,以欺骗苏联人相信还存在另外5支类似的部队,而这也是军备竞赛中心理战的一部分。

“海豹六队”成员从拥有超过5年实战经验的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精英中选拔而出。这些候选人要经过一项名为“绿队”的严格选拔计划,其中只有大约一半人能够完成,训该计划包括近战、狙击、爆炸物处理和情报收集方面的严格训练,以及外语学习和文化浸润,以使其成员能够在敌对复杂的环境中作战。

来自“海豹六队”、“德尔塔”特种部队、英国特种空勤团的成员

虽然缺乏官方信息,但公开来源的信息表明,该部队分为几个专门的中队,其中每个中队都以代表其任务的颜色进行标识:红色中队与蓝色中队都负责直接行动作战,黑色中队则负责执行最秘密、最敏感的情报任务,还有一些消息来源表明,存在一个未经正式证实的灰色中队,负责海上运输和提供战地支援。虽然缺乏可靠信息,但据信每个中队约有50名人员,并被分成专门执行突袭或狙击行动的小队。这些小队配备了高度机动的轻武器,例如先进的夜视设备、小型侦察无人机以及专为秘密行动和渗透而设计的战术装备。

“海豹六队”成功执行了众多引人注目的行动,其中最著名的是2011年的“海王星之矛行动”——这场行动最终刺杀了奥萨马·本·拉登。这次行动巩固了其作为美国军事政策有效秘密工具的声誉。但它的崛起始于2001年“911”袭击事件之后,当时,其行动范围空前扩大,并成为从阿富汗延伸到伊拉克及其他地区的“反恐战争”核心。

随着行动范围的扩大,其人员伤亡也成倍增加。据《纽约时报》报道,在“911”袭击事件发生后的14年内,“海豹六队”成员的遇难人数超过了其整个历史上遇难人数的总和。这是由于他们执行了高度危险的任务,包括跳伞、攀爬崎岖地形以及暴露在爆炸物中。这种节奏也给许多幸存者留下了深刻的身心创伤。

其前成员认为,该部队的行动速度加快和任务范围的空前扩大,已经破坏了长期以来其特有的精英文化。虽然该部队最初是为了定点清除和高度敏感的行动而创建的,但它却逐渐转变为一支几乎每天都在与塔利班武装分子和其他武装团体作战的野战部队。其成员开始更像野战士兵,而不是一支执行特定任务的特种部队。

后来,围绕该部队的争议愈演愈烈,它还被指控在阿富汗犯有虐待行为,包括滥杀平民和发动有争议的突袭。然而,对该部队的监督仍然有限,其领导层仅限于接受内部调查——其一名前官员称,这个过程不过是“该机构的内部调查”。

“蛟龙突击队”:中国在海外冲突中的武器

在2015年也门战争最为激烈的时候,一艘中国护卫舰出现在亚丁港外海,船上载着一支在军事圈外鲜为人知的部队:“蛟龙突击队”。在几个小时内,该部队迅速组织撤离了超过600名中国公民和近200名来自10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员。

此次事件标志着这支旨在成为中国境外海军力量的部队的首次实地测试,并明确表明中国已有能力保护其海外公民和投资。

中方不失时机地通过政治和媒体方式来将该部队塑造为一支负责任的人道主义力量,能够在不参与占领或建立军事基地的情况下介入保护平民。随后,其故事被转化为一部史诗级的影片,即2018年上映的《红海行动》。这部影片将“蛟龙突击队”塑造为中国崛起叙事中的一位沉默英雄,以及中国安全作用从本土转向公海的象征。

建立“蛟龙突击队”的想法始于新千年之初,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此时恰逢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增强其影响力,其在非洲和亚洲的投资及人员规模也不断扩大。这凸显了中方对一支灵活部队的需求——这支部队不需要永久基地或者庞大的队伍,而是能够被迅速调动到需要的地方去。

这支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最精锐、最秘密的部队之一。其成员要接受为期一年的训练,只有50%的参与者能够完成。训练内容包括近距离作战测试、恶劣条件下的射击、突击、跳伞、潜水和夜间作战。

他们在流沙和酷热等恶劣环境下训练以建立肌肉记忆,从而能够在压力之下迅速做出反应。他们还相信“龙的精神”,这是一种重视勇气、牺牲和团队合作的军事文化,并在部队内代代相传。

中国农历新年期间,曼谷唐人街上出现的纸龙。“蛟龙突击队”也相信“龙的精神”,这是一种重视勇气、牺牲和团队合作的军事文化,并在部队内代代相传 (盖帝图像)

然而,尽管“蛟龙突击队”取得了成功,但与美国或英国的同类部队相比,其作战范围仍然有限。其主要任务侧重于直接作战、反恐和侦察,而不参与指挥民兵或支持地方武装运动等非常规战争——这些领域正是美国特种部队作战理论的基石。

欧洲研究人员指出,该部队由于缺乏先进的海空插入平台,而限制了其执行远程或多线作战任务的能力。然而,中国正在努力通过发展特种海空支援部队来弥补这一缺陷,以便更好地与海军陆战队协同作战,尤其是在沿海作战期间。

这一分析与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研究员康纳·肯尼迪的观点相符——后者认为,在诸如武统台湾岛等敏感情况下,“蛟龙突击队”的作用可能会得到增强。

随着现代海空战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对“机动影子部队”日益增长的依赖,中方正致力于发展一支灵活的进攻部队,以使其能够在不卷入全面对抗的情况下参与“灰色地带”冲突。

英国特种空勤团:一位苏格兰冒险家之梦

在北非广袤的沙漠中,在二战的氛围之下,苏格兰中尉大卫·斯特利怀揣着一个疯狂的梦想。他意识到轴心国军队已经在地中海沿岸筑起了防御工事,以防止英国登陆,但南翼延伸的“大沙海”仍然暴露在外,并随时可能成为敌后缺口。

于是,组建一支由55名冒险者组成的小部队的想法应运而生——他们进入沙漠深处,针对德军最意想不到的袭击地点发动闪电突袭。

然而,1941年11月的第一次冒险以灾难告终。该部队在夜间风暴中跳伞,装备散落一地,大多数士兵在开火前就被俘或阵亡。只有21名士兵幸存。

然而,这个想法并没有就此夭折。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部队积累了独特的实战经验,并开始对轴心国的机场和后勤中心实施成功的袭击,还摧毁了地面上的数百架飞机。

英国特种空勤团(SAS)的成功促使希特勒下令处决任何被俘的该团成员。有数人被处决,斯特利本人则被囚禁在突尼斯,并在战争余下的时间内辗转于不同的集中营。

但最沉重的打击并非来自德国人,而是来自伦敦。在战争结束后,英国领导层决定解散这支部队,而无视其积累的经验。但这一决定并未持续太长时间。随着后殖民时代冲突的升级,英国特种空勤团于1947年得以恢复,并逐渐发展成为英国秘密行动中的一支强大力量。

从印度尼西亚的丛林到贝尔法斯特的小巷,英国特种空勤团不断拓展其行动记录。在20世纪60年代,其成员秘密潜入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的领土,并在那里发动破坏性袭击,以阻止任何入侵马来西亚边境的行为,而这也是一场非公开的战争。

在北爱尔兰,这支特种空勤团执行了一项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秘密任务,并于1969年至2007年期间追击爱尔兰共和军(IRA)的分支。四十多年来,他们身着平民服装并精心伪装,以执行精准的伏击和持续的监视行动,并挫败了袭击、爆炸和暗杀。这项任务成为了秘密战术和在紧张的城市环境中开展行动的实验室,从而巩固了英国特种空勤团作为该国情报部门和作战部队的重要地位。

要想成为这支传奇的一部分,士兵就必须通过世界上最为严格的选拔程序之一,其成功率不到10%。选拔过程始于威尔士荒野的“山地测试”——候选人必须在完全隔离的情况下携带重物长途跋涉,以考验他们在压力下的耐力和韧性。之后,他们将进入更为严格的级别,包括跳伞、战斗潜水、狙击、突击、情报收集以及在敌对环境中的隐蔽。

其成员接受过专门训练,能够在复杂情况下独立做出关键决策,这符合该部队的“兵力经济”原则,即以最少的人员实现最大的效果,并避免不必要的公开冲突。

俄罗斯“信号旗”特种部队:不会留下指纹的手

在冷战末期,苏联需要一支超越常规部队界限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信号旗”特种部队于1981年应运而生,它是一支由“天顶”和“瀑布”特种部队合并而成的秘密部队,而这两支部队都曾在阿富汗执行复杂的军事行动。

这支新部队的组建目标是成为一支敌后突击部队,能够执行精确暗杀、深度侦察、保护战略设施以及跨境反恐行动。

然而,苏联的解体改变了这一切。“信号旗”特种部队曾一度被分散在各个民间机构中,直到1995年总统下令将其归还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此后,它从一支对外进攻的部队转型为一支精锐的多用途部队,以执行传统部队无法完成的任务。

“信号旗”特种部队体现了俄罗斯特种部队作战实力的巅峰。其成员需接受为期5年的训练,包括近战、潜水、空中渗透、野战医疗、登山、排爆以及地面或水下渗透等技能。

其装备也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据信,该部队配备了静音狙击步枪、能够用闪光致盲敌人的装甲,以及能够穿透房屋和侦察目标的小型无人机,以使其能够以最小的伤亡来发动精准突袭并摧毁防御工事。

尽管被归类为内部安全部队,但“信号旗”特种部队的过往记录却揭示了其影响力超越俄罗斯边境的事实。该部队执行过一些引人注目的行动,例如抓捕车臣领导人萨尔曼·拉杜耶夫,并涉嫌参与在柏林暗杀反对派人物泽利姆汗·汉戈什维利。这反映出其在灰色情报任务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反恐范畴,同时也服务于克里姆林宫的海外议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信号旗”特种部队代表了俄罗斯政策中一个未公开的分支,以在复杂的架构下赋予莫斯科以低于战争级别的水平实施打击的能力。它执行的行动无法被证明与官方政府存在任何关联,这也为克里姆林宫提供了充足的回旋余地和合理的否认理由。

虽然“阿尔法”特种部队因其反恐行动而享有更高的媒体曝光度,但“信号旗”特种部队却体现了俄罗斯安全部门不为人知的一面:看不见的手在行动,却不会留下任何指纹——无论是在保护核设施、悄悄渗透西方边境,还是在镇压莫斯科核心的内部叛乱中。

影子哲学:秘密部队如何反映国家信条?

尽管这四支部队在表面上非常相似——装备精良、训练严格、执行敏感任务,但真正的区别在于催生它们的政治哲学和法律环境,以及它们在国家权力叙事中所发挥的象征作用。

一些国家试图在灵活的法律框架内使其影子部队合法化,而另一些国家则倾向于将它们置于灰色地带,以避免尴尬并为机动和否认敞开大门 (通讯社)

像“海豹六队”这样的美国部队,诞生于一种干涉主义信条,这种信条认为保护利益和美国的威望足以证明其在任何地方进行干预的正当性,即使没有国际授权。它在一个鼓励主动性并提供宽松法律框架的军事体系中运作,而该体系由情报机构推动,并以反恐战争的叙事为其正当性辩护。

然而,这种模式虽然看似有效,却不断引发关于民主监督的伦理问题,因为这些部队成为了游离于公众辩论范围之外的行政机构。

相比之下,英国特种空勤团则体现了帝国悠久的灵活性、隐秘性和“兵力经济”策略的传统——即少量有效行动胜于大量混乱。这种理念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并在国内外打造了软实力,其运作体系更为克制,受到媒体和公众舆论的压力,而这也要求其遵守更高的纪律和合法性。

另一方面,中国的“蛟龙突击队”则体现了一种中央集权国家在不明确宣示的情况下进行扩张的思维模式。它是在“负责任的干预”旗织下投射力量的主权工具,在具有人道主义性质的同时,也是中国巩固其在公海存在感的更广泛战略项目之一。

这支部队在严格的机构体制内运作,受到国家监督而非社会控制。它同时也是一支现代化且纪律严明的军队的宣传象征,并将自身标榜为过度武力的西方模式的替代方案。

俄罗斯的“信号旗”特种部队则是俄罗斯安全理论的隐喻,这种模糊性并非关注承认或记录,而是着眼于创造长期的作战和心理影响。其组成也反映了一种威权主义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国家安全并非完全透明,而是带有巧妙的模糊性,并始终留有否认的余地,而力量则源于保持不被察觉的能力。

因此,这些部队之间的差异不仅反映了各国的安全或军事优先事项,也体现了各国对“非公开力量”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一些国家试图在灵活的法律体系内使其部队合法化,而另一些国家则倾向于将其置于灰色地带,以避免尴尬并为机动和否认提供便利。在这两种方针之间,当今世界还在发动影子战争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模式。

来源: 半岛电视台 + 电子网站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