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打工人的眼泪为小妖怪流

历时两年半,那只曾经在2023年初感动了无数人的“基层社畜”小猪妖,与它的三位伙伴开始了一次“废柴联盟合力斗垮大反派”的荒诞取经之旅,也是走向大银幕的取经之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钱德勒,编辑:腾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两年多前,上美影推出的动画剧集《中国奇谭》在B站爆火,其中最有观众缘的《小妖怪的夏天》顺应粉丝呼声,顺利在2025年夏天的暑期档延展成为一部独立长篇电影。
先说结论,这是一部保持了剧集的可爱画风,但主旨绝不幼稚的电影。如果仅仅被电影名和画风阻止了好奇心(尤其是成年观众)而没有看,可能会留下一些遗憾。这部两小时的故事里不仅仅有一座虚构的浪浪山、丑萌丑萌的小妖怪和一次荒诞又热血的冒险,还有很多人命运的答案,都编织在这段无中生有的荒诞冒险里。
(图/《中国奇谭:小妖怪的夏天》)
关于“洗锅”的职场困境
故事从小猪妖与蛤蟆精的“洗锅”任务说起。只要好好完成,就可以从大王嘴边获得一点唐僧肉汤的奖赏,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
对于小猪妖而言,更背负着光宗耀祖的家庭使命,没想到实体“锅”洗干净了,命运的“锅”就扣上来了,惹祸上身的他们不得不一起潜逃。小猪妖被逼无奈想出“假冒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荒诞点子,他们找来土地庙骗供奉的黄鼠狼精、宅在深山洞穴里的孤儿猩猩怪,一一对应猪八戒、唐僧、沙僧及齐天大圣,拼出一个假冒团,诚惶诚恐上路取经,一路上从心虚走向自信,并最终合力从占据小雷音寺的黄眉怪手里解救童男童女,取经的意义也就在未完成中灵光乍现。
影片犹如一个无名之辈成长的故事,走过盲从、恐惧、振奋,直到坚定与开悟,小妖怪们在接二连三的笑点里踩准了观众情绪的燃点:废柴联盟能斗垮大反派。
在《小妖怪的夏天》里,小猪妖表达了无数当代打工人的共鸣——风口上并没有被流量或者资本鼓吹飞起的“猪”和涌进格子间的“牛马”,凑成了二次元语境下的职场图景,以最轻快的形式,点到了最本质的社会问题。
当“浪浪山”项目宣布进入大银幕时,不少影迷、粉丝先入为主地认为它可能是动画版《年会不能停!》,区别不过是年会改成周期更长、流程更复杂的取经,用另外一种方式宣泄职场情绪而已。
无数职场的道理,嵌在动画片的每一帧。故事一开始出现的三口锈迹斑斑的大锅就让人心领神会。大王要吃唐僧肉,就让小妖怪们好好清洗。没完成的要杀。具有创新思维的小猪妖想自带技术入股,用硬挺的猪鬃毛把锅清洗得锃亮,但这种自我创造没有得到认可,因为大王祖先题的字被刷掉了,所以小猪妖和搭档蛤蟆精还是得杀。
你看,这像不像经常在职场话题里出现的两难困境;干不好要被领导淘汰;干得好容易生嫌隙,功高盖主,影响领导的话语权——为了防止被更高层的领导发现此事,最好压制部下,突出自己。
如果电影仅仅在职场话题里打转,显然落入了原有主题的窠臼,如果没有新的解法,那这个故事就太雷同、太致郁了。
可是一旦被嫁接上取经文本,小猪妖和其他小妖怪的困境就被打开了格局。他们仅仅是困于职场吗?猩猩怪对于来自系统的霸权碾压产生了PTSD,他社恐、自卑、放弃,勉强保持基本的生存欲望;黄鼠狼精靠行骗为生,看起来过得还算滋润,但它过于旺盛的表达欲像是传递焦虑,它努力刷着自己的存在感,希望自己体面且有价值。
在这一群被迫拼成的假取经团里,小猪妖的人设和性格是最稳定的。它与短片中的自己唯一且鲜明的区别在于变得更勇敢、更有智慧了。
把热汤当温泉泡,把自己当真经
最有争议的角色可能是蛤蟆精,在它身上能够看到职场与社会关系多重作用的痕迹——它一手牵着乡土的人际关系,介绍小猪妖到大王麾下洗锅,人生最高目标无非是讨几口大王嘴角垂下的唐僧肉汤汁,借此多活几年。
为此,它卖力工作,学习察言观色。故事后半段,它为了活命,用这一套办法讨好黄眉怪——就像一个没有好恶情绪的职业经理人,不过是换了家公司、换了个汇报关系,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的套路。
另一方面,其他三位小伙伴或多或少在故事里还有一点点黑色幽默的文学性,但正因为蛤蟆精坏得不够纯粹且能力平庸,所以它的悲剧性更强。
蛤蟆精身上的深刻性,源自“取经”这个被后世无数文本证明有强大生命力的元剧本。电影中,黄狗老大张冠李戴把蛤蟆精扔进了锅里,直白地表演了一出“温水煮青蛙”,让看惯“唐僧被扔进锅煮”剧情的国人会心一笑。
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结尾,陈柏霖与冯绍峰的对话就用了类似的比喻:很多现代人就是被煮的青蛙,在长时间的焦虑煎熬中,从起初浑然不觉到逐渐丧失生机和活力。电影中让人动容的,是假取经团全员都跳进锅里,真心以为自己在泡温泉,在取经过程中享受片刻的惬意,就像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如果愿意还是可以苦中作乐,活在当下。
“障眼法”这个表达是黄狗大王对蛤蟆精的误解,它自以为是推断前面的妖怪之所以没有吃到唐僧肉,就是因为它们都不会相信大唐高僧可以化成一只蛤蟆。于是,这个脑洞歪打正着成为后面笑料的起点,这个“大法”才是全片中真正的题眼。
在小猪妖等拼出的取经团眼里,黄眉怪也在纠集一众妖怪“拼”出个极乐世界,反正大家都在使“障眼法”,似乎有了负负得正的效果。在看对方的第一眼里,都挺显真的,只不过架不住时间罢了——这个过程不仅仅适用于职场,似乎也能对接人生的各个场域。
并非所有“障眼法”带来的只是失望甚至痛苦,有一种“障眼法”就是索性只信自己所信的,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把自己当成基因里的“真经”。这是全片如果细品最激荡人心的正能量。
漫漫取经路上有没有被授权、有没有体面,大唐来的“title”反正不由自己说了算,那自己有经,夫复何求,这是对抗系统霸权唯一的破解方法,由釜底抽薪地与“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这样被改良过的西游精神不谋而合。
神话底下寂寂无名
电影没有传统西游叙事的套路,没有从天而降的大神仙一劳永逸地惩恶扬善。虽然剧情里有黄眉怪化身的如来,也有他真正的主人弥勒佛,但其实都是有一些“对立面”的意思,他们的存在是给取经人制造障碍,派发劫难。
电影的英文名是Nobody,真正有菩萨心、悲天悯人的是一个无名寺庙里垂垂老矣的老方丈,显然也没有获得长生之法的老方丈早就识破假取经团的真相,不然不会在送别时露出笑容,也不会在结尾时第一道晨光从他身上开始流转。他才是真正懂得什么叫众生平等,假取经团的斗志,就是从他的“夸夸”和无私赐予的袈裟开始的。
他一开庙门,就认定四个小妖怪是真的取经师徒。观众其实也可能中了“障眼法”,觉得老方丈老眼昏花,但更有深意的是,他懂众生平等实现起来有多么艰难,否则不会有人要千山万水去西天以获取答案,他决定从自己开始相信他们。小妖怪们也从这座破庙里提前预埋了取经的真谛,拼一个团拼一条命,说不定就能拼出尊严与荣耀。
这种鼓励虽然看似微小,但能沉淀、汇聚成最强大的力量。一路上,它们打败了白鼠精,解救了村民,并且慈悲为怀,将化缘而来的余粮分给饥民,把真正取经团能干该干的事都承担了。
结尾四个小妖怪使用合体大法击败黄眉怪,充分说明,普通人通过互助能让脆弱的孤岛连缀成陆地,才有战胜艰困的一线生机。
用魔幻、神话手段纾解小人物的愤懑、不甘、叛逆,周星驰永远是最好的致敬,也是最让观众一次次接受并产生共鸣的,所以高潮大战你知道很像《功夫》也很像《西游降魔篇》,反正就是大手从天而降要压制你,你只有顶上去这一条路才能死里求生,我还是觉得很燃。
结尾颇有禅机。黄眉怪被打成童子原形,领了弥勒佛的任务,拿着布口袋和金铙在小雷音寺等候唐僧师徒,这才引出《西游记》中小雷音寺的经典章节,也就是说不但人是无名的,这一段野史也是不被记载和流传的。
彩蛋中,黄狗老二被牛怪顶下悬崖,还是没死,他觉得是因为自己喝了煮蛤蟆精的汤,这也就扣上了“无中生有”的命题,神话历史底下都是无名无姓的生命浩劫与轮回。
最动人的总是看似最普通的。电影里最动人的,是小猪妖突然不想赶取经进度了,于是回家里看看。剧情上,这里是为了引出猪爸爸的“合体大法”,但这一段戏拍得十分日常和温馨,写出了强势、辛苦的母亲,失意、幽默的父亲这种传统家庭结构。尤其是酗酒这段,一下子让动画片都有了东北文艺复兴的味儿,不知道双雪涛、郑执、班宇等作家看了,会不会有同感。
这一笔看似不经意的“斜出”,与普通人联合自救的主题吻合上了:至少我们一家都齐齐整整,相亲相爱,像猪妈妈一样为孩子骄傲、像猪爸爸一样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取经这件事,在附近的、真实的一家人的互助友爱中变得虚无。何必西天万里遥、何必硬造出一种虚无的意义,然后拼了命追赶?
从包装上看,这部电影有深耕2D动画制作的表现力,坚定地保留了上美影最核心的审美调性,画风初看拙朴,但关键的细节却有“鹅毛搅江河”的感染力;而它的特别之处,则在于早被致敬无数次的“西天取经”文本里惊人地瞥出端倪:有没有可能在“正统”的唐僧师徒之外讲一个新的取经故事?有没有可能同样有无名之辈同样向往取得真经,完成涅槃,直到福寿绵延的理想彼岸,或者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小小愿望,守住一点良善的底线?
一旦这个可能性被想象力捅出一个口子,就能成为新的动人的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钱德勒,编辑:腾宇,校对:严严
你的反应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