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国强军兴,边军有勇!建军百年倒计时路上的“攻坚”

八月 3, 2025 - 04:26
 0  0
一周军评:国强军兴,边军有勇!建军百年倒计时路上的“攻坚”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基】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五集专题片《攻坚——矢志强军向一流》从8月1日起在全平台上映。本文发布时,《攻坚》只更新了前两集,军迷们期盼的福建舰与其新型舰载机的舰机匹配试验,以及其他新型武器装备的画面并未出现。

不过,本期军评也意不在此,在笔者看来,下个月的大阅兵前后才是品评各路新装备的时候,所以相比预告片里吊的胃口,《攻坚》正片里的装备展示就算有些“缺斤短两”之嫌,也并不让人意外。

在建军节文艺晚会的片花中见到“最不新型”的战略核导弹东风-4(退役后倚在冲刺架上倾斜固定,作为部队战斗精神雕塑),打眼一看倒是让人意外

国强军兴

能与其他三支部队摆在同一屏上,必然有些不寻常

相信前几年看过类似专题片的朋友都能想起,每当片中谈及陆军建设时,出现的多半是诸如“平江起义团”“拂晓雄关旅”等被军迷们冠以“土豪”之名的、陆军重点建设部队的雄姿。相形之下,《攻坚》第一集中,北部战区陆军第80集团军“猛虎劲旅”合成2营堪称平平无奇的96式主战坦克与86A式步兵战车,甚至让一些人觉得“怎么今年‘哭穷’还提前了”?

即使不看战车上的编号,“红军血脉、苏宁部队”、“猛打、猛追、猛冲(该部前身‘三猛三得’精神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是“打得、跑得、饿得”)”这些片中着力展示的内容,也足以说明他们的血脉传承

随着叙事推进,很快就能看出,其着眼点并非局限在装备和使用者本身的技战术表现层面;而是以一次全旅远程机动投送为背景,以一个合成营营长的视角,向观众们展示人民陆军中“平凡的大多数”乃至军迷调侃的“扶贫攻坚重点对象”,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将获得怎样的保障力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直达千里之外的目标地域。

再进一步思考,那些先进装备琳琅满目的重点建设部队,届时得到的各类保障,必然不可能低于这一标准;包含公路、铁路和水路的综合运力,以及涉及实时调度、通信、保密的军地协同,能够在国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下,“举重若轻”搞定这一切的综合国力,才是“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老生常谈背后的真正底气。

在上级统一协调下,依托民用滚装船投送坦克装甲车辆,是近年来国防动员中频繁演练的场景

分别依托铁路和公路机动的“猛虎劲旅”合成营与炮兵营分队,在平板车上公路机动的,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PHZ10型履带式122毫米自行火箭炮。在这支坦克装甲车辆性能平凡的部队中,PHZ10无疑是“信火一体”长板的关键一环

相比承载着一茬茬老兵们回忆的“闷罐车”,此次展示铁路机动时,合成营指战员们乘坐的已经是旅客车厢。列车经过该部前身“江西红军独立第1团”起家之地时,他们透过车窗向先辈们敬礼的场景,堪称一次经典的任务前教育动员。不过这里并非投送的终点,该营最终在闽东南地区一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站台卸载,准备“于K时在2号地区分散集结,于K+2时摧毁6号目标”。

“不是每个军人都有投身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的机会,今天轮到我们了!”

与此同时,通过公路、水路等其他手段投送的兄弟部队陆续抵达,画面中也展现了此次演习的部分场景,不过此时属于他们的“攻坚”其实已经结束,这点演习场面也并非节目表达的核心思想——这些应该会交给《攻坚》后几集里,那些更能体现“新质战斗力”特征的部队,通过他们在演训场上展现的内容,去解答传统陆军在战争新形态下的“胜战之问”。

即将卸载展开的合成2营坦克2连,展现了坦克连改为14车制后的样貌

“冲滩”中的某旅合成1营坦克2连,可见演训场铺设了大量轨条砦,从二战到今天,它仍被认为是抗登陆作战中,延缓登陆部队机械化部队展开的标准阻绝物之一

总结这部分内容,“猛虎劲旅”从北方驻地闻令而动,通过多路投送入闽,分散集结后立刻投入大项演习。在新一代军迷看来,这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并不久远的过去,由于部队战备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军地运力总量与配套对接都存在欠缺,军史画册中这类让人血脉贲张的大场面,基本只属于那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以有着“铁军”称号的原第54集团军为例,1994年7月15日,中央军委[1994]6号文件明确,第54集团军从军委战略预备队改为第二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文件要求,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时刻保持不经人员装备补充、不经临战训练即可遂行战斗任务(此后被简称为“两个不经、一个遂行”)的四级战备状态——对一些论及战史辉煌程度,并不逊色于54集团军的兄弟部队来说,此时往往只能在国庆等重要时段,短暂保持四级战备状态。

1990年12月1日,江泽民主席在全军军事工作会议上说:“战略预备队、战备值班部队、特别是其中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要作为重点来建设,保证齐装、满员、全训,随时能够执行任务”。这说明,当时相当比例的其他部队在“齐装、满员、全训,随时能够执行任务”这一点上,是要打折扣的。

那次会议更广为人知的是当时首次提出,贯穿之后十多年的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尽管此后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范畴陆续迎来扩展,但要让总体规模相当庞大的陆军地面作战部队全部达到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标准,长期被视作一个极难实现的目标,动辄“万人千车”的机械化部队更是其中被公认为最难达标的。像“猛虎劲旅”这种12年前才从“老摩步”转型机械化步兵旅的部队,即使有着扎实的训练基础,通常其定位也只是应对驻地当面方向,履行战备任务,用一句大白话说就是,“整建制跨区机动,轮不到你”。

因此,《攻坚》第一集选择将装备非常不起眼的“猛虎劲旅”与战略核潜艇部队、洲际导弹部队和“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的空降兵某空中突击旅并列,其目的很可能是“以点带面”讲清楚。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近年来历经改革重塑后,“机动作战、立体攻防”的要求已经在人民陆军初步得到了全面实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抠细节、提效率,等到合成旅的投送工作普遍练到滚瓜烂熟,仿佛组织一次轻装五公里一样游刃有余时。无论这是不是在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达成的时刻,这样的内容也就不会占据这类专题片的重要篇幅了。

可见合成旅内“运输投送要素主任”的岗位。通过频繁成建制机动,加速提升合成旅指挥员对投送保障链路的理解程度,对于在学历教育和岗位任职期间很少接触后勤知识的军事指挥员们来说,这是最为现实的补课方式

你的反应是什么?

喜欢 喜欢 0
不喜欢 不喜欢 0
喜爱 喜爱 0
有趣 有趣 0
愤怒 愤怒 0
悲伤 悲伤 0
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