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赋予的能力,不要把它消磨掉”

杨城第一次去刘健的工作室,感到很吃惊,那间屋子十分简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一块绘图板,“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划痕”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杭州
责任编辑:杨静茹
《艺术学院1994》
刘健笑盈盈地走过来,穿过兴奋暗涌的毕业生,在第一排椅子上坐下。2025年6月25日,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举办毕业典礼,这是学院正式成立之后的第一届本科毕业生。
典礼开始前的上午,我问刘健作为院长有没有寄语写给学生。他笑笑说没有什么,“我特别怕说得不清楚,因为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一样的,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式可以去框定。”
与此同时,他导演的动画长片《艺术学院1994》正在全国影院上映。影片的主人公也是大学生:1994年,毕业前的最后一年里,张小军、兔子、郝丽丽、高红等人讨论着艺术的传统与前卫、理想与现实、爱情与自由,试图在大量的对话中摸索出自我和未来的形状。
大约七年前,制片人杨城看到《艺术学院1994》的剧本,被其中的年轻人的状态打动。“对很多东西好奇,有非常多无处发泄的精力,大家彼此无话不说,还有就是他们对艺术的某种天真,有非常真诚又非常懵懂的追问。”
这是刘健的第三部动画长片,改编自他写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篇自传式小说,刨除了其中喝酒、打架、恶作剧之类“粗砺”“闹腾”“男性化”的部分,由爱人林山共同担任编剧,丰富了两位女性角色,组成毕业生群像。
《艺术学院1994》仍是一部非常刘健的电影。全片手绘,简笔人物,细描背景,刻意降低了动画帧数以制造不流畅的笨拙观感。所有人物、故事则无限贴近现实,复杂、多面,承载真实的情绪。但同时它又没有那么刘健,不像他前两部动画长片那样采用更直接的荒诞、黑色幽默的叙事,连画面也明亮许多,还有相当豪华的明星配音阵容。这部有着更大的抱负,它是那种试图描绘一代人的影片。
最显见的,是它与当下存在着大约30年的时差——如片名所示。电影中的学生每天都在进行广泛而密集的面对面交谈,师生平等,肉身入世,与广阔的现实产生具体连接。30年前的艺术学院和那群年轻人是一面镜子,时任美院院长的高世名这么说。
镜子照出的30年后的这一面有时让刘健感到困惑:“我们会问学生为什么不谈恋爱呢,为什么这么二次元,我们那时候哪有手机这些东西,都是‘一次元’。”
“那是三次元,刘老师......”
“三次元是吧?”刘健笑,“好吧,这个词我不太理解。只是说有时候替他们着急,还是要好好享受生活,年轻人哪有不谈恋爱的。”
毕业典礼开始了,白炽光与日光混合着打在那一百多张年轻面孔上,一首合唱曲之后,轮到刘健上台,他仍是言简意赅,用温和的语气讲:“技术的浪潮更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你的反应是什么?






